西方主流媒體接連用中文做封面大標 有何深意?
11月11日,德國《明鏡周刊》刊載中文漢語拼音“xing lai!”(醒來)作為封面標題,並配以紅色的背景襯托黃色字體,視覺沖擊力十足。
這期封面文章以“覺醒的巨人”為題,用長達9頁、6000多字的篇幅詳細介紹瞭中國的政治、經濟、科技、體育等各個領域,文章稱:
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世界的格局,但又不同於以往任何超級強權,中國不熱衷於搞意識形態之爭,而是更務實地增大自身體量。
無獨有偶,最新一期(11月13日發售)的《時代》周刊的封面在英文標題的下方刊載對應的中文標題——“中國贏瞭”,十分醒目。
封面文章的作者為伊恩·佈雷默是美國政治學者、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創始人,曾為CNN、BBC等多傢西方媒體撰稿。
他在推特上指出,這是《時代》封面第一次出現兩種語言。
為啥外媒紛紛用中文標題?這些充滿中國元素的封面有何變化?
油煙處理機租賃特朗普訪華
11月靜電機租賃,特朗普十分忙碌,他在亞洲進行來為期10天的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都轉瞭一圈,免不瞭引來媒體的註意。
《明鏡周刊》封面文章《覺醒的巨人》使用瞭特朗普訪華的照片,並結合他訪華期間對華格外友好的態度,以及中國如今的變化,稱美國在逐漸失去世界領導權。
《時代》周刊在內文《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一文中強調,中國是特朗普亞洲行中最重要的一站,此時,中國,而非美國,已然成為全球經濟舞臺上最強大的角色。
不過,文章同時指出:
在這個破碎割裂的世界,沒有哪一個政府會有足夠的影響力來制定統治全球的政治和經濟規則。
變與不靜電機出租變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外文雜志的中國元素也越來越多樣化瞭。
2012年1月,《經濟學人》推出“中國”欄目,這是自1942年開辟“美國”欄目之後,70年來首次單獨為國傢開辟欄目。
而在專欄開篇致辭中,它自稱為“報道中國的老手”。
開設中國欄目後,中國報道的比重不斷增加。2012年關於中國的報道高達200多篇,是十年前的三倍。而報道內容也更加多元化,從時政和經濟板塊,擴展至社會、文化、科學等各個方面。
《時代》周刊是自1923年起在美國出版的新聞雜志,是美國三大時事周刊,旨在讓普通百姓瞭解世界大事。
有人說,《時代》周刊是西方認識中國的一把尺規,而這把尺規也在不斷的變化。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這本雜志始終用一種悲觀且單一的視角遙望中國,1979年中美建交以後,它才開始以一種平實的姿態和筆觸審視中國。
《時代》周刊最早使用中國元素作為封面的期刊發行於1924年9月8日,封面人物是吳佩孚,當時他正與張作霖進行第二次直奉戰爭。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代》周刊的封面刊載瞭尼克松與毛澤東和周恩來會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中國樣板戲四張照片,同時,用一個巨大的漢字——“友”將四幅畫面分割開來,封面標題是《尼克松遊中國》。
1996年1月,周刊封面刊載鞏俐的照片,一改之前登上封面的中國人全是政治傢的歷史。
此後,王菲、成龍、舒淇、章子怡等一眾藝人憑借著聲音、功夫、性感、演技紛紛上榜。
不過,雖然報道內容和視角越來越多樣化,但封面設計的色彩卻幾乎一成不變。
雖然中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34個省級行政區,但到瞭外文雜志封面上,似乎最後主色都能濃縮為紅黃色。
不信,上一波照片。
看來除瞭記者和撰稿人,圖編和美編也得加把勁兒瞭。
本文來源:外事兒
責任編輯:曹義_NN5778
- Dec 02 Sat 2017 04:18
西方主流媒體接連用中文做封面大標 有何深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